“科技讓辦稅像刷臉一樣簡單!”在蘭州經開區辦稅服務廳,俄羅斯外教馬克西姆看著智能翻譯平板上的俄語提示,忍不住發出贊嘆。此前,他還因對中國政策理解有偏差,在個稅匯算申報時受阻。
“專項附加扣除”“子女教育證明”……這些對中國納稅人耳熟能詳的術語,曾是他面前的語言關。但這一次,工作人員沒有反復用手勢比畫,而是微笑著遞來一臺配套“稅路通·絲路行”的智能翻譯平板。指尖輕點,俄語版《專項附加扣除指引》清晰呈現;攝像頭一掃,俄文版子女教育證明10秒內被精準翻譯,并自動嵌入申報表單元。三天后,4800元退稅款悄然到賬,全程較傳統流程提速60%。
“這不只是快,更是精準。”馬克西姆感慨道。他手中的平板,支持俄語、英語等8國語言實時互譯,識別準確率高達98%,一鍵即可將境外證明材料轉化為標準中文表單,成為打通外籍人才便捷溝通的鑰匙。
如果說前端智能翻譯打破了溝通的圍墻,那么后臺流程的再造則真正實現了服務的零時差。西班牙籍教師盧克對此深有體會。因為在境外辦理儲蓄業務,他急需一份《中國稅收居民證明》。在“絲路辦稅云中樞”支持下,他通過自然人電子稅務局線上提交申請。市級專班迅速啟動“三級聯辦”,一小時內完成其出入境記錄與個稅數據核驗;區級窗口無縫銜接,一天內完成制證并直傳西班牙銀行。全程僅用1個工作日,較法定7天時限壓縮86%。
“比預期快了整整6天,中國稅務的效率令人震撼。”收到銀行確認通知時,盧克連連稱奇。
跨境合作的資金流轉也曾是“堵點”。蘭州某高校與西班牙塞維利亞大學共建孔子學院時,因對外支付備案材料不全,38萬元課程開發費支付受阻。蘭州經開區稅務局啟動“稅路通·絲路行”跨部門協作機制,聯合蘭州市國際稅科、中國銀行安寧支行,遠程指導高校補充共建合同、非居民信息等資料。原本需5個工作日的流程,在6小時內全部辦結。
“從手忙腳亂到一氣呵成,稅務服務讓國際合作更省心!痹撔X攧肇撠熑烁袊@。今年以來,蘭州經開區稅務局已辦理教育、科技等領域跨境支付業務20余筆,合同金額超800萬元。( 本報記者 崔凌云 彭美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