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秀逸飞动的《曹全碑》
曹全(生卒年不详),字景完,敦煌效谷(今敦煌城西)人。其人不仅史书无传,其他史料亦无载,出土于合阳县的《曹全碑》,是其生平的唯一记载。可以说,曹全是我们丝路人物史话中职级最低的人物之一。但毫无疑问,曹全是有历史贡献的人物。
从碑文来看,曹全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,其高祖曾任居延属国都尉,曾祖任蜀郡西部都尉,祖父任北地太守,父亲因早卒而未任职。可以肯定,曹家是当地大族。早年的曹全勤学好文,生性笃孝,任凉州上计吏、凉州别驾。别驾是州刺史的助手,在一州之内颇有权威。建宁二年(169年),曹全举孝廉,先任郎官,然后拜西域戊部司马。西域的最高长官是西域都护,其下有戊部校尉、己部校尉等,戊部司马当为戊部校尉之副职。由于他有政绩,所以迁升为右扶风郡槐里县令。但因弟夭亡,所以曹全辞职返乡,家居七年。
光和六年(183年),曹全再次举孝廉,任酒泉郡禄福县令。中平元年(184年),张角发动了黄巾大起义,起义迅速席卷河北、中原,关中百姓积极响应,致使“三郡告急”(京兆尹、左冯翊、右扶风三郡)。此情之下,曹全被调任郃阳县令,参与镇压关中起义。镇压之后,曹全还安抚流离,
曹全的另一个贡献,就是为书法史上推出了一通著名的精品碑刻。一般认为,汉碑中,《曹全碑》《张迁碑》《礼器碑》最具代表性,其中字体之华美秀逸者,又以《曹全碑》为最。《曹全碑》中锋行笔,波磔优美,生动欲飞;字体舒展,刚柔相济,情趣多端;通篇纵荡横涌,静中寓动,极尽秀美之能事。有人称赞其为“风流自赏的三河少年,文雅可爱的兰闺玉女”,是汉隶中的“神品”,均非虚誉。明清以来,《曹全碑》从来都是学书者争相临习的范本,也能证明这一点。
《曹全碑》刻于关中,能代表关中一带东汉晚期的隶书水平。其书者无考,不过以常理而言,当以关中人的可能性为大。这一时期,在西州(函谷关以西的州)地区,张芝代表了草书新潮,与此前杜度的章草形成鲜明对照;《曹全碑》代表的隶书唯美潮,与《西狭颂》等摩崖石刻亦遥相呼应。在加上梁鹄、韦诞、张昶以及其他书法家群体,一个引领着书法发展方向的、代表着时代书法艺术水平的“西州书家”群体,巍然屹立在了时代之巅。(执笔:清辉编辑:王丽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