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西狭颂千古
李翕(生卒年不详),字伯都,汉阳郡阿阳县(今甘肃静宁县)人。其人史书无传,资料极少,幸赖《西狭颂》等保存了一些生平细节。据知,李翕应当是出身于官宦世家,他“继世郎吏,幼而宿卫”,即承恩荫担任郎官,做宫廷侍卫,这是汉代高级官宦子弟的惯例。李翕还“天姿明敏,敦诗悦礼”,说明他受到很好的儒家文化教育。其仕宦履历,首先是“弱冠典城”,即二十岁时任洛阳典城(职掌诉讼)之职,然后“三剖符守”,应当是曾任安定属国都尉、洛阳令、武都太守。
在洛阳令上,他主持开凿了险峻的崤嵚道路,沟通了东、西两京;其功德致使黄龙、白鹿等祥瑞出现。这一事件,有《黾池五瑞碑》为证。长安、洛阳之间,由于崤山之阻,道路难通。于是,围绕着崤山,形成了南崤道(即周秦古道)、北崤道两条路线,李翕开凿和疏通的是北崤道。因为李翕,两京之间才有了第二条道路选择。《黾池五瑞碑》正是记载了李翕这一功绩。李翕造福百姓,确实积极有为。
在武都太守任上,李翕更是积极开凿、疏通道路,有《西狭颂》《析里桥郙阁颂》为证。当时的武都郡治今成县,这里是秦岭余脉的丘陵河谷地带,道路难通,栈道就是极为常见的道路形式。建宁三年(170年),李翕主持开凿、修建了西狭栈道,即成县西10公里处天井山中的栈道;次年,又主持了略阳县嘉陵江西岸的郙阁栈道,遂有《郙阁颂》。李翕的功绩赢得了后人的尊敬,今武都城郊大堡村有李翕祠堂、碑记,足以为证。
李翕为官一方,在惠及民生的同时,还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。2014年6月,丝绸之路入选“世界遗产名录”,崤函古道是其唯一道路遗产,李翕为之做出了重要贡献。更为重要的是,书法史上赫赫有名的摩崖石刻“汉三颂”(《石门颂》《西狭颂》《郙阁颂》),仅李翕一人,就贡献其二。而且,《西狭颂》由仇靖撰文、书丹,《郙阁颂》由仇靖撰文、仇绋书丹,仇靖、仇绋兄弟,成县人,能文能书,其能流芳百世,也赖李翕之力,可以说,李翕还向中国书法史上推送了一对陇籍双子星。其中《西狭颂》的书法价值尤高,梁启超曾称赞为“雄迈而静穆,汉隶正则也”,至今临习隶书者,拜临西狭,可以说是必修功课。由此,可以自信地说,李翕是丝路历史中熠熠生辉的一位陇籍士大夫。(执笔:清辉编辑:王丽娜)